校企合作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5-10-23 22:17:51   来源:  hth平台官网入口-媒体聚焦

  榆林地处陕西最北端,改革开放之前,这里曾经是陕西最为闭塞和落后的地区之一。而“十五”期间,榆林市的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2007年的GDP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连续6年来,榆林经济提高速度始终保持在全省首位,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

  在提升榆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技的含量不可或缺。其中,企校科学技术合作,慢慢的变成了榆林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重要桥梁和平台。近年来,榆林市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技术合作格局。对此,记者专访了榆林市科技局局长韩宇平,请他解读榆林市经济发展背后的科技支撑。

  榆林所在地没有部署院校,省属科研单位也很有限,科研实力不强,企业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技术创新远不能够满足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

  韩宇平介绍,为改变这样的情况,榆林市各级政府把提高榆林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先后与国家煤科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院所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协议。

  在科技合作领域中,由单个项目合作延伸到共建研发中心、产业基本的建设上,如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建设陕西工学院;由单一新品种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初级产品延伸到深加工。

  为在校企之间牵线搭桥,榆林市科技局每年收集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汇编成册提供给高校、科研院所,同时将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信息收集回来反馈给企业作为选择参考。几年下来,榆林市实施了校企技术合作项目100多项,其中合作开发新产品30多项,合同总金额1000多万元。

  “也正是在这些交流合作中,专家、地方官员以及企业技术需求方之间逐渐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关系。”韩宇平说。

  韩宇平介绍,10年前榆林市科技局每年的科研经费不足20万元,如今每年科研经费可达二三千万元,增加了近百倍。其中很重要的缘由是得益于政府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视。

  在每次大型校企合作中,书记、市长都会亲自过问、参加。2006年以来,由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等主要领导牵头,确定了“榆林市跨越式发展研究和榆林煤炭等开发重大技术应用研究”两大课题十大专项。

  其中,专项中的“榆林市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榆林市煤炭资源减沉开采技术探讨研究”等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都为校企合作增加了信心。

  同时,为鼓励校企技术对接,建立稳固的技术供给渠道,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意识,榆林市先后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如《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学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政策规定》。对企业与院校共建的研发中心,一次性无偿资助科技经费20万元。

  “这些优惠政策调动了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弥补了榆林企业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弱和自有科技成功不多的不足。”韩宇平表示。

  煤炭资源是榆林市的主导产业,在神府矿区和锦界开发区这些主导产业所在地,90%的企业都与高校、科研院所展开了技术合作。特别是通过开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培植了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等一批榆林新兴起的产业,壮大了榆林主导产业的发展。

  韩宇平表示,“洁净兰炭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的问世即是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中寻求与高校院所合作产生了典型示范。

  榆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好,全市兰炭产能达到0.18亿~0.2亿吨/年,已上升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其单炉生产规模小、兰炭质量差、能耗低、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神木三江煤化工有限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作,首次在国内设计开发了新型煤地温干馏方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吨/年兰炭生产成套技术和装备。同时,项目还研究开发了废污水处理设备和兰炭生产配套自动监控系统,在大幅度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保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地实现了兰炭生产废水循环利用,确保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工艺参数精确。

  韩宇平认为,这种校企的合作方式,不仅解决了当地主导产业的生存危机,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乃至全国类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采访中,韩宇平对记者介绍了榆林市在校企合作中积累和创新的多种合作模式。

  联合实施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这是双方互利的合作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榆林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先后一同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有20多项,其中“旱地节水技术示范”、“大豆异黄酮提取”、“马铃薯产业化”等一批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

  企业在项目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寻求更为高效和稳定的合作模式,为此采取了共建研发中心的模式。如榆林学院与榆天化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榆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涧县与西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红枣研发中心等。

  同时,企业还结合自己发展需要,委托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公关。采用这种合作模式的多数为中小企业,内容涉及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难题、新产品研究开发等方面。

  韩宇平表示,榆林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并能担负振兴榆林经济重任的经管和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一种原因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需求,一种原因是能率领高新科技产业开发的高层次人才的奇缺。在校企合作中,很多不具备引进人才条件的企业,把合作重点放在提升公司员工综合素养上。很多企业都委托高校进行技术人员的培训。在与以色列签署的农业科学技术合作协议中,投入实施的开心果种植示范项目,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目前进展很顺利。